地热线温床育苗常见问题解决办法

2017/5/16 12:24:21

  随着反季节栽培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,地热线温床育苗在早熟栽培中运用越来越广泛。在实际生产中,地热线温床育苗易产生下述问题,常导致育苗受损甚至失败,值得注意。

  (1)电热线长度与苗床长度不匹配。常用地热线有两种规格,800瓦、100米和1000瓦、120米,苗床应根据电热线规格设置长度,使地热线的接头处在大棚的一端,便于并联,否则电热线的接头可能处于苗床中间,不便操作。

  使用100米地热线,苗床长度宜设为25米或50米;使用120米地热线,苗床长度宜设为30米或60米。

  (2)地热线短路或断路。在地热线铺设过程中操作不规范,或使用未检测的旧线,常引起短路或断路故障。断路主要是因为绝缘层完好而其内的电阻丝折断,不易被发现;短路一是因为铺线时电热线有交叉,通电后局部高温烤穿绝缘层而发生短路,二是因为地热线绝缘层裸露(多为旧线保管不善遭受鼠害或操作过程中绝缘层被割破),通电后火线接地形成闭合回路而短路。地热线断路会造成床内温度不一致,不便统一管理,重者毁床;地热线短路则苗床无法通电,重者还会烧毁电路、变压器,甚至有触电的危险。

 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,苗床布线之前必须认真检测电热线,防止播种后出现问题,带来损失。检测方法很简单,将电热线浸没水中(淡盐水最好),只露出两端线头,用万用电表测量电阻值。一根1000瓦的地热线电阻值应为48.4Ω左右,一根800瓦的地热线电阻值应为60.5Ω左右。若电阻值无限大(很大),则表明地热线断路;若电阻值明显小于标准值,只有几欧母,则表明地热线绝缘层有破损,用于苗床有短路的可能。对于断路电热线,通过折线检查(折断处没有韧性,绝缘层常有折痕),查出断口,从断口处剪断并各剥去两头绝缘层2~3厘米,从一端套入专用修复套管(一般每组新线内都配有1~2根套管和2~4粒焊接胶),牢固且平滑连接电阻线,将绝缘套管移到接口处套住裸露部分,再用电烙铁将焊接胶熔化密封住套管两端,使之不漏电、不进水。如果没有专用修复套管,也可将医用输液导管截成5~8厘米长小段代替,用修电器的焊胶封口。对于短路电热线,主要是查出地热线裸露处,并用上述套管修复,防止地热线从裸露处接地短路。注意,每组线的断口不宜超过两处,每个断口处连接时缩短线长不应超过10厘米,以免引起电热线功率变化过大。

  (3)温床不“温”。有些地热线温床通电后,温度上升很慢下降却很快,达不到需求,表现为出苗迟缓和僵苗,耗电量极大,却温床不“温”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六点:一是扣棚时间偏迟,地温很低,通电后棚温上升慢。一般要求育苗前20~30d(天)扣棚,以提高棚内地温。如长江流域西甜瓜早熟育苗时间在2月初,则扣棚时间不宜迟于1月上旬。当然,如进行茄果类育苗,由于播种较早,只要不移钵换棚就不存在扣棚偏迟的问题,只需事先布好线,必要时通电即可。二是棚膜偏旧或大棚封闭不严,漏热严重。三是布线偏稀。一般要求线与线间隔10厘米左右,畦中间略稀两侧稍密,棚中间略稀棚两侧稍密。一根1000瓦、120米的地热线可布8~10平方米的苗床。四是地下水位偏高,热量流失较多。大棚四周应挖40厘米深的排水围沟,棚内沟、畦分明,深沟高畦,便于滤水。五是床底隔热不良。布线之前须修平床底并均匀铺撒2~3厘米厚的锯末或谷壳用于隔热,冬季温度越低的地区,隔热要求越严。六是地热线铺埋过深或营养钵过高。苗床应先铺隔热层再布线,之后用细土均匀盖住电热线,盖土厚度以刚好不见线为宜,线上摆钵,钵高10厘米左右。若布线过深或营养钵过高,则热量不易传导到畦面,床温难上升。

  (4)高脚苗。采用地热线育苗,若底水浇得过多,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高脚苗,加之早春冷空气活动频繁,极易诱发猝倒病或造成弱苗、僵苗等。地热线温床可安装自动温控器,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,设置不同温度,也可在苗床上放一支地温计,通过调节通电时间来控制苗床温度。